“大二时,我就在老师教导下,通过了华为的中级认证。由于到企业直接就可以上手,毕业时企业给我的薪酬比其他人要高出一截。”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毕业生徐剑波目前从事认证培训工作,从曾经的被培训者升级成为“认证教头”。他仅是深职院—华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“课证共生共长”模式受益者之一。
自2006年起,深职院联姻华为这一行业领军企业,大力推进企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共建专业、共建课程、共训师资、共建平台、共育人才。该校信息通信类专业课程体系和华为工程师认证体系共生共长,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培训认证体系,学生在知行合一中习得真功夫,在学校所学知识、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。
校企携手共破产教融合难点
“2006年,我们就要求每名学生都要考一个跟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。但好多应届毕业生反映,他们应聘时很多企业对他们的职业资格证看都不看。”深职院副校长马晓明时任学校通信工程系主任,他深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,人才需求也随之变动,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考试内容由于更新不及时,滞后于产业发展。
例如,当时手机维修工是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要考的一种技能证书,但用于考试的一款手机,企业已停产近两年。
问题出在哪儿?如何破题?经过大调研、大讨论,深职院由内而外地找问题、求方法。
“浅层次的原因是‘产教两张皮’,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滞后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。但深究根本原因,是当时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像是本科教育的‘压缩饼干’,课程架构以本科教育学科体系为根本指导,却没有凸显出产教融合特色。”深职院党委书记陈秋明直指痛点,教师教学能力与产业行业用人需求脱节;校企合作不深入,缺乏持续性、连贯性、长期性。
岗位技能训练能否借助校企合作实现?深职院在实践中发现,难度很大。浅层次的校企合作,企业生怕扰乱正常生产秩序,只让学生参观生产现场;但如果找不到有力抓手,构建出双方都长期有利可图的合作模式,深度合作很难持续。
“产业行业最新技术标准、岗位需求、用人数量,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指南,而这掌握在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手中。只有双方强强联合,人才供给侧才能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侧。”马晓明再三强调,职业院校一定要想清楚校企双方内在核心需求,探寻出深入持久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,才能构建共生共长、相互融通的命运共同体。
自2006年起,深职院、华为就开始深入磨合合作模式,回应双方发展内在需求。深职院不仅看重华为先进的理念、设备、技术、标准,更看重华为构建的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人才生态体系。华为也意识到,自己的内训体系难以满足庞大的上下游用工需求,需要引入深职院这类优秀高职院校合作者,为其产业链培养“零适应期”的ICT(信息通信技术技能)人才。
课程体系无缝对接华为认证体系
“行业企业最认可的用人标准,就是我们构建课程体系的‘锚’。”马晓明介绍,华为认证体系覆盖ICT行业全技术领域,被全球150多个电信等行业采用,华为认证工程师是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标杆。该校信息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华为认证体系互嵌共生、互动共长,课程体系紧密对标华为认证技能模块。学生培养质量、就业水平“水涨船高”,通过认证的毕业生供不应求。
华为认证是为成熟在岗工程师量身打造的,他们都具有相对丰厚的理论功底和工作经验,而深职院信息通信类专业学生基本都是零基础的“小白”。如果直接复制,一定会出现“水土不服”现象。
如何实现有机融合?深职院攻关小组深入研究分析华为认证,将其知识、技能体系进行解构、重构。他们在改革实践中发现,华为认证知识、技能需求要转化为学生的素养、能力,最根本的着力点是课程。该校就在适合学生学习、教师教学的基础上,比着华为认证体系的葫芦,画出信息通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瓢。
深职院对信息通信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。改革方向很明确,将人才培养质量、华为认证需求作为指南,调整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、学科需要而认证不需要的课程。
改革后,深职院通信技术等专业新增了多门华为认证课程,替换了大量电路类课程,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数大幅“瘦身”,从1642学时降至1474学时,新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,更契合产业需求。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,企业认证标准不断升级,该类专业课程也同步更新。
“学校很难提前3年把握人才培养需求,基于与华为共生共长的密切关系,我们可以提前一至两年从企业获知行业用人需求变化。”为精准培育人才,马晓明介绍,该校信息通信类专业专门设计了分段、分层、分类的课程体系,将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、专业基础课和认证课三个阶段。学生在大一学习公共基础课、专业基础课,而等大三时,该校再根据行业用人需求预判和学生的兴趣爱好,将培养方向分为传输、数通、云计算等类别,由学生自愿选择,学校因材施教。
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,深职院信息通信类专业还通过分层教学,要求所有学生考取华为初级认证,鼓励有志趣的学生考取华为中级、高级认证,实行进阶式培养、个性化学习。
组合拳助力师生“来之能战”
深职院电信学院教师王隆杰是全国首个通过HCIE(华为认证ICT专家)认证的高校教师,华为授予他“人才生态行动大使”。“要培养能通过认证的学生,首先自己要通过认证,给学生做好示范引领。”王隆杰多次到华为“充电”,如今他已拥有IT领域10余个证书。
“我们首先让教育者受教育,让老师了解行业企业最新用工需求、技术标准,成为学生通过华为认证的引路人。”陈秋明介绍,深职院招聘教师时,优先考虑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应聘者。该校还联合华为等知名企业,共同构建信息通信类专业教师培训体系。教师来到华为,一对一地跟着华为工程师在真实场景中学习新技术、新标准,感受企业文化。
节假日到企业学习培训,已从硬性机制转变成深职院信息通信类专业教师的自发行为。去年寒假,19名教师自行到华为培训一周。目前,该校已有20多名华为认证的讲师。他们已从刚开始的跟随学习,成长为同行者,与企业共同开发26本教材。在华为物联网实践系列教材课程开发团队中,除深职院教授王洋来自高职院校外,其余均来自本科高校。目前,深职院教师开发了11门华为认证网络课程,惠及686万多人次在岗工程师。
在华为数通HCIA(华为认证ICT工程师)认证课程上,深职院电信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大三学生在教师邹润生指导下,选取组建公司网络这一典型应用场景进行实战演练。教师先将知识点分解为53个小模块,组织学生在小项目训练的基础上,进行交换网络组建的中项目强化,随后引导学生全流程推进大项目。
为通过实战项目教学,带领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整合为系统化技能,深职院设计开发了典型应用场景选取、知识点分解、小项目训练、中项目强化等五步教学法。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素质,获得“逐级登高峰”的体验。
近年来,深职院1000多名在校生通过华为认证,其中超过8%的2018届毕业生通过HCIE认证。现在华为在广东省的产业链企业已成为深职院的用人大户。2016年,深职院信息通信类专业毕业生平均月薪达5622元。华为与深职院的合作模式也被华为作为典范,推广到其他华为ICT学院。